勇猛之师,仁爱之士
——欣赏陶艺作品《战士的和平》
文章来源: 作者:一丁 发布时间:2020-04-30 00:00:18 点击数:
字体:【

陶艺作品《战士的和平》


战争结束了。城市和村庄恢复了平静与安宁。一位身经百战的战士,从战场返回了家乡。他身材壮硕,肌肉发达,表情刚毅,带着战场的尘土和硝烟,带着战胜敌人的那份骄傲,凯旋而归。他脱掉了身上铠甲,挂到了竹架上,用宽阔的臂膀抱起一位婴儿,又把这幼小的生命放置在如同“鸟巢”的摇篮之中,双手抱负,温柔地哄着婴儿入睡……

多么耐人寻味的情景,多么温馨感人的画面!这是秘鲁 陶艺家卡琳·卢伊·肯(英文)于2019年参加第8届中国长春国际陶艺作品邀请展暨首届“莲花山杯”国际陶艺大赛创作的作品《战士的和平》所表现的视觉画面。

作品为陶质,规格:74.0 ×56.0 ×43.0 cm。作品以现实主义手法,表现两部分情节:一部分为铠甲挂在竹子上,表明战争已经结束;另一部分为战士抱负婴孩,这是作品主体。在观者眼中整个作品仿佛在讲述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。众所周知,人类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“战争与和平”的历史。自原始氏族社会结体,出现剩余财产以来,为了占有和掠夺剩余财产,就会动用武力去解决;而被占有或掠夺者同样会采取武力方式来反抗或抵御,这样就出现了战争。当然,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。

从历史角度看,世界可分为农耕民族、游牧民族和海洋民族。一般来讲,农耕民族勤劳、朴实,热爱和平;中华民族就是最典型的传统的农耕民族。 而游牧民族和海洋民族则多有野心,崇尚武力,更具攻击和侵略。这不难理解:比如游牧民族,当自己草场(领地)的草被牧羊(或马、牛、驼)吃光后,他必然要去找新的草场,不然羊们、马们就会被饿死。比如匈奴民族、哥萨克民族等。同样,海洋民族的生存要靠攻击、扩张,不然怎么会出现北欧海盗、加勒比海盗呢!《战士的和平》显然表现的是一位“农耕民族”的战士。 因为“竹子”这一细节作了最好的注脚。战士返回家乡,抱负婴孩,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、追求和平、向往美好未来的情感和愿望。

需要提及的,作品采用了众多的中国元素来表现主题。如上面说的竹子、铠甲、摇篮等,特别是后者,就是一个北京“鸟巢”的缩小板。不但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与尊崇,而且也增添了作品厚重的历史和震撼力。

    作者:卡琳·卢伊·肯(Kalin Luy Ken) 秘鲁陶艺家,雕塑家。多年从事陶艺创作;曾参加美国“纽约艺术博览会”、台湾“新北陶瓷展”、意大利“帕多瓦世博展览”等国际展览。作品多以当今人们关注的环境保护、人与自然等为主题,表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

卡琳·卢伊·肯(Kalin Luy Ken)



上一篇:很抱歉没有了

下一篇:天人合一,自然共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