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揉泥到成型:陶艺创作全流程解析(图文)
文章来源: 作者: 发布时间:2025-07-03 09:49:07 点击数:
字体:【

001.jpeg


陶艺创作是一场泥土与匠心的对话,从原始泥料蜕变为精美器物,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。以下为您详解从揉泥到成型的关键流程。


002.jpg


一、揉泥:赋予泥土生命力


揉泥是创作的起点,目的是排出泥料中的空气,均匀湿度,避免烧制时炸裂。常用方法有螺旋揉泥法与菊花揉泥法:前者将泥块反复折叠并按螺旋方向挤压,适合去除气泡;后者通过中心挖孔再向外挤压,能快速调和软硬不均的泥料。揉泥需持续至泥块表面光滑、无气孔,断面细腻无裂痕,手感软硬适中。


003.jpg


二、成型:赋予泥土形态


1.拉坯成型

借助拉坯机的旋转离心力塑造器型。操作时先将揉好的泥团用力摔在转盘中心并压实,通过双手配合调整转速与力度:左手稳定泥柱,右手逐渐向内挤压、向上提拉,控制坯体厚度与弧度。需注意保持手部湿润防黏泥,成型后晾干至半干状态再修坯,避免塌陷变形。


2. 泥条盘筑

将泥料搓成均匀泥条,逐层盘叠塑形。盘筑前需在底部坯体表面涂抹泥浆,每层泥条用工具压实、刮平接缝,确保黏合紧密。此技法适合制作大型或异形作品,如花瓶、雕塑等,但需注意每层泥条厚度一致,避免重心偏移导致坍塌。


3. 泥板成型

用擀泥杖将泥料压成薄片,切割后拼接成所需形状。泥板需软硬适中(半干状态),过软易变形,过硬难弯曲。拼接时边缘需斜切并涂抹泥浆,用工具压实缝隙;若制作盒体、碗类作品,可借助模具辅助塑形,最后用刮刀修整表面,去除多余泥料。


4. 模具成型

利用石膏或硅胶模具批量生产或制作复杂造型。先在模具内壁涂抹脱模剂(如肥皂水),将泥料填入模具压实,确保细节完整。待泥料稍干后脱模,修补边缘痕迹,若需组合多部件,需在湿润状态下拼接,避免接口开裂。


004.jpg


三、修整与干燥:细节决定成败

 

成型后的坯体需进行修整,用修坯刀削去多余泥料,调整弧度与厚度。完成后将坯体置于阴凉通风处自然干燥,避免阳光直射或强风,防止表面干裂。干燥过程分阶段进行,初期稍通风,后期密封保湿,直至坯体完全干透(重量不再减轻,敲击声清脆)方可进入烧制环节。

 

从揉泥的沉稳到成型的灵动,陶艺的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惊喜。掌握这些基础流程,便能开启与泥土对话的艺术之旅,让平凡的陶土在手中焕发新生。